一牛鸣地 [ yī niú míng dì ]
指牛鸣声可及之地。比喻距离较近。同“一牛吼地”。
弄口鸣舌 [ nòng kǒu míng shé ]
弄口:逞巧辩,搬弄是非;鸣:发声。掉弄口舌。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。
曝腮龙门 [ pù sāi lóng mén ]
曝:晒;龙门:河津。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。比喻科举落榜
杜鹃啼血 [ dù juān tí xuè ]
传说杜鹃昼夜悲鸣,啼至血出乃止。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。
雕龙画凤 [ diāo lóng huà fèng ]
刻绘龙凤。
骊龙颌下取明珠 [ lí lóng hé xià qǔ míng zhū ]
骊龙:黑色的龙;颌:下巴。在黑龙的下巴底下掏取明珠。比喻冒险贪求,自取其祸。
鸣珂锵玉 [ míng kē qiāng yù ]
玉珂鸣响,佩玉铿锵。比喻显贵。
物不平则鸣 [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]
平:公平;鸣:发出声音。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,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
驴鸣狗吠 [ lǘ míng gǒu fèi ]
形容文字言语拙劣。同“驴鸣犬吠”。
自鸣得意 [ zì míng dé yì ]
鸣:表示,以为。自以为了不起,表示很得意。
一登龙门 [ yī dēng lóng mén ]
龙门: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。指一时间飞黄腾达
龙蟠虎绕 [ lóng pán hǔ rào ]
犹言龙盘虎踞。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一牛吼地 [ yī niú hǒu dì ]
指牛鸣声可及之地。比喻距离较近。
蛙鸣蚓叫 [ wā míng yǐn jiào ]
蚓:蚯蚓。青蛙鸣,蚯蚓叫。比喻浅陋的识见或议论
山鸣谷应 [ shān míng gǔ yìng ]
形容回音响亮,也比喻此鸣彼应,互相配合。
龙拏虎掷 [ lóng ná hǔ zhì ]
犹言龙争虎斗。
鼎湖龙去 [ dǐng hú lóng qù ]
指帝王去世。同“鼎成龙去”。
鸡鸣犬吠 [ jī míng quǎn fèi ]
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。同“鸡鸣狗吠”。
哀鸿遍地 [ āi hóng biàn dì ]
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
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龙马精神 [ lóng mǎ jīng shén ]
龙马: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。比喻人精神旺盛。
龙骧虎步 [ lóng xiāng hǔ bù ]
龙:高大的马,古称八尺以上的马为龙;骧:马高扬着头的样子。象龙马昂首,如老虎迈步。形容气慨威武雄壮。
狐鸣篝中 [ hú míng gōu zhōng ]
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。同“狐鸣鱼书”。
有龙则灵 [ yǒu lóng zé líng ]
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
鲤鱼跳龙门 [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]
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,就会变化成龙。比喻中举、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。也比喻逆流前进,奋发向上。
【成语拼音】lóng míng
【成语解释】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。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四三引《世说》:“王子乔 墓在 京陵,战国 时人有盗发之者,覩无所见。唯有一剑停在室中,欲进取之,剑作龙鸣虎吼,遂不敢近。俄而径飞上天。”唐 李峤《宝剑篇》:“一朝运偶逢大仙,虎吼龙鸣腾上天。”唐 李白《独漉篇》:“雄剑挂壁,时时龙鸣。不断犀象,绣涩苔生。”参见“剑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