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心协德 [ tóng xīn xié dé ]
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寒气刺骨 [ hán qì cì gǔ ]
冷得几乎失去知觉,感到特别冷
敦睦邦交 [ dūn mù bāng jiāo ]
敦睦:亲厚和睦;邦:泛指国家。形容促使国家之间的关系亲厚和睦
不绝如发 [ bù jué rú fà ]
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发丝一样。
楚舞吴歌 [ chǔ wǔ wú gē ]
泛指江南的轻歌曼舞。
茫然无知 [ máng rán wú zhī ]
茫然: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。无知:一无所知。指对某事物一无所知。
刺虎持鹬 [ cì hǔ chí yù ]
比喻待机行事,一举两得。
蝉不知雪 [ chán bù zhī xuě ]
知了夏天生,秋天死,看不到雪。比喻人见闻不广。
水宿风餐 [ shuǐ sù fēng cān ]
水上住宿,临风野餐。形容旅途生活艰苦。
急如星火 [ jí rú xīng huǒ ]
星火:流星。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。形容非常急促紧迫。
人生若寄 [ rén shēng ruò jì ]
指人的生命短促,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。同“人生如寄”。
刀枪剑戟 [ dāo qiāng jiàn jǐ ]
戟:古代一种兵器,合戈、矛为一体,既能直刺,又能横击。古代用于砍、刺的四种常用兵器。亦用于泛指兵器。
魂飞天外 [ hún fēi tiān wài ]
形容万分恐惧,或受到某种刺激而失去了主宰。
一览无遗 [ yī lǎn wú yí ]
览:看;遗:遗留。一眼看去,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。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,或诗文内容平淡,没有回味。
败军之将 [ bài jūn zhī jiàng ]
打了败仗的将领。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。
何见之晚 [ hé jiàn zhī wǎn ]
为什么到现在才见到它?讽刺人孤陋寡闻。
垂头塞耳 [ chuí tóu sāi ěr ]
指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榆次之辱 [ yú cì zhī rǔ ]
用以指无故受辱之典。
伤筋动骨 [ shāng jīn dòng gǔ ]
本指身受重伤。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。
旋干转坤 [ xuán gān zhuǎn kūn ]
扭转天地。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。也指人魄力极大。
衣锦昼游 [ yì jǐn zhòu yóu ]
衣:穿。白天身着华贵官服,使人看见。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,向乡亲们夸耀。
一丝两气 [ yī sī liǎng qì ]
指如同一根丝一般十分疲软,上气不接下气。也可形容人呼吸微弱,将要断气的样子。
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 [ quán bù lí shǒu,qǔ bù lí kǒu ]
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,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。比喻只有勤学苦练,才能使功夫纯熟。
一览而尽 [ yī lǎn ér jìn ]
一看就全都看到了
踏破铁鞋 [ tà pò tiě xié ]
觅:寻找。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
【成语拼音】cì cù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忙碌急迫,劳碌不休。《晋书·潘岳传》:“时尚书僕射 山涛、领吏部 王济 裴楷 等并为帝所亲遇,岳 内非之,乃题阁道为謡曰:‘阁道东,有大牛。王济 鞅,裴楷 鞧,和嶠 刺促不得休。’”唐 李贺《浩歌》:“看见秋眉换新緑,二十男儿那刺促。”清 魏禧《<溉堂续集>序》:“长年刺促,乞食於江湖;伤逝悲来,较甚往昔。”清 宣鼎《夜雨秋灯录·昙花记》:“愧少如椽之笔,且为刺促之文,良由时近黄昏,不过免于曳白耳。”
(二)、惶恐不安。唐 权德舆《数名诗》:“《九歌》伤泽畔,怨思徒刺促。”明 李东阳《得文敬双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迭韵奉答》诗:“闻官饱食太仓粟,使我刺促难为情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君有异念耶?何忽觉刚气砭人,刺促不寧也。”叶圣陶《倪焕之》十七:“逢到刮风的日子,如果风向与去信或来信刚刚相反,就有一方面要耐着刺促不宁的心情等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