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三四四 [ sān sān sì sì ]
犹三三两两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因任授官 [ yīn rèn shòu guān ]
根据才能授予官职。
难进易退 [ nán jìn yì tuì ]
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 [ 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 ]
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
五帝三皇 [ wǔ dì sān huáng ]
五帝:少昊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;三皇: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。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。后借指远古时代的帝王。
达官显宦 [ dá guān xiǎn huàn ]
达:显贵;宦:官。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。
官仓老鼠 [ guān cāng lǎo shǔ ]
官仓:放公粮的地方。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。
三沐三薰 [ sān mù sān xūn ]
再三沐浴熏香。表示郑重或虔敬。亦作“三沐三熏”。
贵游子弟 [ guì yóu zǐ dì ]
贵游:无官职的贵族。贵族或达官贵人的子弟
官虎吏狼 [ guān hǔ lì láng ]
官如虎,吏如狼。形容官吏贪暴。
二三其德 [ èr sān qí dé ]
二三:不专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
买爵贩官 [ mǎi jué fàn guān ]
犹言买官鬻爵。指买卖官爵。
指日高升 [ zhǐ rì gāo shēng ]
指很快就可升官。旧时官场预祝之词。
父紫儿朱 [ fù zǐ ér zhū ]
紫: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服;朱:唐代五品以上的官服。指父子均为高官
贪官蠹役 [ tān guān dù yì ]
蠹:蛀虫。贪图财物的官僚和吏役
贩官鬻爵 [ fàn guān yù jué ]
鬻:卖;爵:爵位,官爵。出卖官爵,以敛取财物。
免怀之岁 [ miǎn huái zhī suì ]
指三岁。
一官半职 [ yī guān bàn zhí ]
泛指官职。
贪墨成风 [ tān mò chéng fēng ]
墨:不洁;贪墨:官吏受贿。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。形容吏治腐败。
奸官污吏 [ jiān guān wū lì ]
奸:邪恶;吏:官吏。贪赃枉法的官吏
滥吏赃官 [ làn lì zāng guān ]
滥:贪得。贪污腐化的官吏
赃官污吏 [ zāng guān wū lì ]
犹贪官污吏。
贪官污吏 [ tān guān wū lì ]
贪赃枉法的官吏。
没头官司 [ méi tóu guān sī ]
官司:诉讼。没有头绪或没有尽头的官司
高官尊爵 [ gāo guān zūn jué ]
显贵的官职和爵位。
【成语拼音】sān guān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古代三种官的合称。指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斋戒受质,百官各以其成,质於三官。”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使三官书之,吾子为司徒,实书名;夫子为司马,与工正,书服;孟孙 为司空,以书勋。”《孔子家语·正论》:“于奚 辞,请曲悬之乐,繁缨以朝,许之,书在三官。”王肃 注:“司徒书名,司马书服,司空书勋也。”
(二)、古代三种官的合称。军队中执掌鼓、金、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。《管子·兵法》:“三官:一曰鼓,鼓所以任也,所以起也,所以进也。二曰金、金所以坐也,所以退也,所以免也,三曰旗,旗所以立兵也,所以利兵也,所以偃兵也。此之谓三官,有三令而兵法治也。”
(三)、古代三种官的合称。管理农、商、工的田师、市师、器师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农精於田,而不可以为田师;贾精於市,而不可以为市师;工精於器,而不可以为器师。有人也,不能此三技,而可使治三官,曰精於道者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上农》: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,农攻粟,工攻器,贾攻货。”高诱 注:“三官,农、工、贾也。”
(四)、古代三种官的合称。汉 代管理铸钱的均输、钟官、辨铜令三官。为水衡都尉之属官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其后二岁,赤侧钱贱,民巧法用之,不便,又废。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,专令 上林 三官铸。”裴骃 集解引《汉书百官表》:“水衡都尉,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,掌 上林苑,属官有 上林 均输、钟官、辨铜令。”
(五)、古代三种官的合称。三国 时 魏国 称廷尉属官正、监、平为廷尉三官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鲍勋传》:“詔曰:‘勛 指鹿作马,收付廷尉。’廷尉法议:‘正刑五岁。’三官驳:‘依律罚金二斤。’帝大怒曰:‘勛 无活分,而汝等欲纵之!收三官已下付刺姦,当令十鼠同穴。’”《资治通鉴·魏文帝黄初七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云:“三官,廷尉正、监、平也。”
(六)、道教所奉的神。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帝的合称。传说天官赐福,地官赦罪,水官解厄。《黄庭内景经·沐浴》:“传得可授告三官。”务成子 注:“三官,天地水也。”唐 吴筠《游仙》诗:“三官无遗谴,七祖升云軿。”明 归有光《汝州新造三官庙记》:“三官者出於道家,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,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。”
(七)、人体三种器官。指耳、目、心。《吕氏春秋·任数》:“凡耳之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