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令承教:奉:遵从;承:接受。遵从命令,接受指教。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、意图去办事。
辩才无阂:佛教语。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
口惠而实不至:惠:恩惠。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,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。
十八层地狱:层:重。地狱:佛教、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。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,死后进入十八层…
白日飞升:犹白日升天。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,白昼飞升天界成仙。后喻指一朝显贵。
利己损人: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。参见“损人利己”。
放下屠刀,立便成佛:放:安放,搁置;屠刀:宰杀牲畜的刀。佛教语,劝人改恶从善。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,就…
质疑问难:质疑:请人解答疑难;癌难:对于疑问反复讨论、分析或辩论。提出疑难,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。
仁言利博:博:多,广。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,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。
辩才无碍:碍:滞碍。本是佛教用语,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
请将不如激将:指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。
不赞一辞:原指文章写得好,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。一句话也不说
不能赞一词:指文章写得好,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。形容文章非常完美。
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: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诱惑。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临新的更大的困…
自利利他:自利:以利己为主的修养;利他: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。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,是完成自他二利,…
知人论世: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。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,议论世事的得失。
吉人天相:吉人:善人;相:帮助,保佑。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。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、不…
鹤困鸡羣:比喻才能出众的人沦落于平庸之辈当中。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演习·教白》:“苟得其人,必破優…
见猎心喜:猎:打猎。看到打猎心里就高举。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,不由得心动,也想试一…
穷理居敬:宋 儒提倡的一种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。谓穷究事物之理,自处以敬。 清 颜元 《存学编·性理评》…
愁红惨緑:谓经风雨摧残的败花残叶。 宋 辛弃疾 《鹧鸪天·赋牡丹》词:“愁紅慘緑今宵看,却是 吴 宫教…
絶妙好辞: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捷悟》:“ 魏武 嘗過 曹娥 碑下, 楊脩 從。碑背上見題作‘…
麤衣粝食:亦作“麄衣糲食”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唐 李翱 《左仆射傅公碑》:“夫人麤衣糲食,與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