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洒扫应对(sasaoyingdui)
成语繁体:灑掃應對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。封建时代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
成语出处:宋·朱熹《〈大学章句〉序》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圣人之道,贯彻上下,自洒扫应对,以至均平天下,其事理一也。 ◎明·王廷相《慎言·作圣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成语例句:〖示例〗圣人之道,贯彻上下,自洒扫应对,以至均平天下,其事理一也。 ★明 王廷相《慎言 作圣》
英文翻译:cleaning up room and manners in replying to questions
洒水扫地,酬答宾客。儒家教育、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。
洒扫应对是其然,必有所以然。
示例小学之方,洒扫应对,~,动罔或悖。
那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,教他洒扫应对,进退周旋之节。
菩提祖师即命广慈引孙悟明出二门外,教他洒扫应对,进退周旋之节。
它全方位、多角度阐述了“成人”的必要条件,从洒扫应对进退,到礼乐射御书数。
童子自去致他那一点洒扫应对的良知,也无须去强学大人,各适其适,各得其得。
洒扫应对,形也。有形,则必有形而上者。精义入神,形而上者也。然形而上,则固有其形矣。
祖师即命广慈、广孝二人引孙悟空出二门外,教他洒扫应对,进退周旋之节,众仙奉行而出。
太上老君命一众弟子引孙悟空出了耳门外,教他洒扫应对,进退周旋之节,众仙奉行而出。
后又延塾师住内,凡关山外贫乏幼童均可入院肄业,以洒扫应对、蒙养、小学等为专门课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