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不卑不亢(bubeibukang)
成语繁体:不卑不亢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成语出处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成语年代:现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AC式成语
成语示例:老张虽着急,可是龙树古不卑不亢的支应,使老张无可发作。 ◎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,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
成语正音:亢,不能读作“kānɡ”。
成语易错:亢,不能写作“抗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我们为人处世,应不卑不亢。
五笔打字:GRGY
类似成语: 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语
反义词:投其所好 俯首听命 委曲求全 妒火中烧 卑躬屈节 欺软怕硬 低声下气 俯首贴耳 阿其所好 唯唯诺诺
英文翻译:be neither humble nor arrogant; 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
春秋末年齐国宰相晏婴奉命出使楚国,楚王百般刁难他,先是让他从小门进城,然后说他是矮子,用最差的饭菜招待他,最后用两个齐国囚犯来羞辱他,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,结果楚王自取其辱。
不卑不亢,同“不亢不卑”。指不卑下也不高傲,形容态度言语有分寸。这个词出现在外交场合的频率较高,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在外邦人面前特有的风骨。也指平常人的品格。
她的语调不卑不亢。
谦谦君子,不卑不亢。
有礼有节,不卑不亢。
自然,从容,不卑不亢。
夔不卑不亢,兀立不附。
陆羽不卑不亢的回答道。
曹沫声如洪钟,不卑不亢。
他自以为讲得不卑不亢。
我们为人处世,应不卑不亢。
他答得有理有据,不卑不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