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国而忘家(guoerwangjia)
成语注音: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ㄧㄚ
成语简拼:GEWJ
成语繁体:國而忘家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
成语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,你我为朝廷办事,就是不顾私亲,也还觉得于心无愧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爱国
成语例句:马识途《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》:“他们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,置个人安危于不顾,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,打了一个大胜仗。”
英文翻译:Preoccupied with the nation, forget about his family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
后用来比喻忧国而忘家。
此时南苑守土的佟麟阁,国而忘家。
他曾对友人说:丈夫值此机会,应国而忘家。
郭西起义,曾思为国而忘家;江左从戎,犹欲立功以报效。
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而忘家,公耳忘私。
“天下为公、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”,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。
为了江山社稷,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,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。
有人说,时代不同了,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,用“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”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。
“国而忘家、公而忘私”;北宋范仲淹说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;明朝顾炎武说: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