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(gongerwangsi,guoerwangjia)
成语繁体:公而忘私,國而忘家
成语语法:复句式成语
成语解释: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八字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可分开使用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徐特立《我的一家》序:“这是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。”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,俗语,是指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,形容一心为公为国。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
“天下为公、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”,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。
为了江山社稷,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,当时晋国的有关仁人志士真不简单。
有人说,时代不同了,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,用“公而忘私、国而忘家”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。
在这种崇尚道义的思想哺育下,中华民族形成了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,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优秀文化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