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公报私 [ tuō gōng bào sī ]
借公事报私怨。
公之于众 [ gōng zhī yú zhòng ]
公:公开;之:代指事物的内容;于:向;众:大众。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。
而立之年 [ ér lì zhī nián ]
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。后为三十岁的代称。
众人广坐 [ zhòng rén guǎng zuò ]
犹大庭广众。人多而公开的场合。
三求四告 [ sān qiú sì gào ]
指再三求告。
虚堂悬镜 [ xū táng xuán jìng ]
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。
洗手奉公 [ xǐ shǒu fèng gōng ]
比喻忠于职守,廉洁奉公。同“洗手奉职”。
洁己从公 [ jié jǐ cóng gōng ]
保持自身廉洁,一心奉行公事。同“洁己奉公”。
以公灭私 [ yǐ gōng miè sī ]
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。
三三两两 [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]
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点滴归公 [ diǎn dī guī gōng ]
点滴:比喻细微的东西。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
至再至三 [ zhì zài zhì sān ]
指一而再,再而三。
弃公营私 [ qì gōng yíng sī ]
丢弃公益,谋求私利。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 [ gōng ér wàng sī,guó ér wàng jiā ]
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公尔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私仇不及公 [ sī chóu bù jí gōng ]
及:到。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
急公好施 [ jí gōng hǎo shī ]
指热心公益,乐于施舍。
公平合理 [ gōng píng hé lǐ ]
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。
三十三天 [ sān shí sān tiān ]
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
鼎足而立 [ dǐng zú ér lì ]
象鼎的三只脚一样,三者各立一方。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。
三浴三薰 [ sān yù sān xūn ]
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
公私兼顾 [ gōng sī jiān gù ]
公家和个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。
七相五公 [ qī xiāng wǔ gōng ]
所举皆汉代公卿,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。
推诚布公 [ tuī chéng bù gōng ]
示人以诚,公正无私。
奖拔公心 [ jiǎng bá gōng xīn ]
奖:劝勉,夸奖;拔:选拔,提升。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
【成语拼音】sān gōng
【成语解释】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。周朝为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西汉为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。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,为荣誉职。明清恢复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也为荣誉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