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臂使指 [ rú bì shǐ zhǐ ]
比喻指挥如意,没有牵制。
因地制宜 [ yīn dì zhì yí ]
因:依据;制:制定;宜:适当的措施。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,制定适宜的办法。
先发制人 [ xiān fā zhì rén ]
发:开始行动;制:控制,制服。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,可以控制对方。后也泛指争取主动,先动手来制服对方。
内柔外刚 [ nèi róu wai gāng ]
内心柔弱,外表刚强。亦作“外刚内柔”。
以柔制刚 [ yǐ róu zhì gāng ]
以:用。柔:柔和。制:制服。刚:刚强。用柔和的办法去制服刚强的。
受制于人 [ shòu zhì yú rén ]
制:控制。被别人控制。
犬牙相制 [ quǎn yá xiāng zhì ]
制:牵制。指地界连接,如犬牙交错,可以互相牵制。
以弱制强 [ yǐ ruò zhì qiáng ]
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
柔能制刚 [ róu néng zhì gāng ]
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。亦作“柔能制刚,弱能制强。”
帝制自为 [ dì zhì zì wéi ]
帝制:君主专制政体;为:充当。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
不毁之制 [ bù huǐ zhī zhì ]
毁:毁坏;制:制度。不可破坏的制度。指经久不变的制度
外柔内刚 [ wài róu nèi gāng ]
柔:柔弱;内:内心。外表柔和而内心刚正。
以柔克刚 [ yǐ róu kè gāng ]
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。
祸兴萧墙 [ huò xīng xiāo qiáng ]
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比喻内部。指祸乱发生在内部
先即制人 [ xiān jí zhì rén ]
制:控制。先下手取得主动就可制服对方。泛指做事应先争取主动
克敌制胜 [ kè dí zhì shèng ]
克:战胜;制胜:取得胜利。制服敌人,取得胜利。
遭时定制 [ zāo shí dìng zhì ]
指因时势而规定法制。
临机制变 [ lín jī zhì biàn ]
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
遭时制宜 [ zāo shí zhì yí ]
犹言因时制宜。
一成不变 [ yī chéng bù biàn ]
成:制定,形成。一经形成,不再改变。
洞见底蕴 [ dòng jiàn dǐ yùn ]
洞:深入,透彻;底蕴:事物的内容。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
如法炮制 [ rú fǎ páo zhì ]
炮制:用烘、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。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。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。
折冲樽俎 [ zhé chōng zūn zǔ ]
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。
以华制华 [ yǐ huá zhì huá ]
华:中国人;制:控制。用中国人控制中国人
直内方外 [ zhí nèi fāng wài ]
形容内心正直、做事方正。
【成语拼音】nèi zhì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“内制”。唐 初,中书省设中书舍人,负责起草诏命,无内外制之分。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,始置翰林学士,掌内制;中书舍人只掌外制。唐 朱庆馀《上翰林蒋防舍人》诗:“清重可过知内制,从前礼絶外庭人。”宋 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卷五:“至 唐 置翰林学士,以文章侍从,而本朝因之。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,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。”清 赵翼《寄芷堂》诗之一:“视草久高 唐 内制,论文恰到 汉《西京》。”
(二)、翰林学士的别称。宋 赵昇《朝野类要·称谓》:“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,掌王言、大制誥、詔令、赦文之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