蠹政害民 [ dù zhèng hài mín ]
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
广土众民 [ guǎng tǔ zhòng mín ]
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
国富民安 [ guó fù mín ān ]
国家富强,人民安定。
国富民丰 [ guó fù mín fēng ]
国家富有,民众富裕。
民不畏威 [ mín bù wèi wēi ]
畏:害怕;威:威胁。人民不害怕威胁。形容人民的大无畏气概。
移国动众 [ yí guó dòng zhòng ]
动摇国基及民心。
本固邦宁 [ běn gù bāng níng ]
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。
裕民足国 [ yù mín zú guó ]
使人民富裕,国家丰足。
青鞋布袜 [ qīng xié bù wà ]
原指平民的服装。旧时比喻隐士的生活。
名士夙儒 [ míng shì sù rú ]
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知名人士和老学者
天视民视,天听民听 [ tiān shì mín shì,tiān tīng mín tīng ]
天视、天听: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,可以视听。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。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。
耕者有其田 [ gēng zhě yǒu qí tián ]
耕者:种地的农民。指让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
江海士 [ jiāng hǎi shì ]
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
民脂民膏 [ mín zhī mín gāo ]
脂、膏:脂肪。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。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。
民生在勤 [ mín shēng zài qín ]
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。
兴利除害 [ xīng lì chú hài ]
兴办对国家人民有益利的事业,除去各种弊端。
明刑不戮 [ míng xíng bù lù ]
指刑罚严明,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。
画符念咒 [ huà fú niàn zhòu ]
道士画符箓、念咒语。比喻写字、念书今人难以索解。
名士风流 [ míng shì fēng liú ]
名士: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的人。名士的风度和习气。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
谦躬下士 [ qiān gōng xià shì ]
犹言谦恭下士。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。
金闺国士 [ jīn guī guó shì ]
指朝廷的杰出才士。
文人墨客 [ wén rén mò kè ]
泛指文人、文士。
民淳俗厚 [ mín chún sú hòu ]
民风质朴敦厚。
省方观民 [ xǐng fāng guān mín ]
省:察看。观察各地风俗民情
知人下士 [ zhī rén xià shì ]
知:识别。下士:屈己尊人。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。
【成语拼音】shì mín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古代四民之一。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。《穀梁传·成公元年》:“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”范宁 注:“学习道艺者。”《孝经·孝治》:“治国者,不敢侮於鰥寡,而况於士民乎!”唐玄宗 注:“鰥寡,国之微者,君尚不敢轻侮,况知礼义之士乎!”战国 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:‘先生其有遗行与?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?’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士民纵恣於内,言谈者为势於外,外内称恶以待强敌,不亦殆乎!”《清史稿·食货志一》:“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,试其文理优者,以县丞用;百顷以知县用。”
(二)、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。犹言士庶。《荀子·尧问》:“繒 丘之封人见 楚 相 孙叔敖 曰:‘吾闻之也:处官久者士妒之,禄厚者民怨之,位尊者君恨之。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,何也?’”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川渊者,龙鱼之居也;山林者,鸟兽之居也;国家者,士民之居也。”
(三)、泛指人民、百姓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士民不亲附,则 汤 武 不能以必胜也。”汉 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夫天地之大,士民之众,竭精驰説,并进辐凑者,不可胜数。”南朝 宋 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士民殷富,繁軼五陵;宫宇宏丽,崇冠三川。”宋 叶适《宣教郎夏公墓志铭》:“既而闻其在 闽,思不出位,而以事至者常立决,是非少所徇,诸司及士民亦爱之。”清 无名氏《王氏复仇记》:“於是 丹阳 诸生奋臂一呼,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。”
(四)、犹言军民。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邦靡有定,士民其瘵。”郑玄 笺:“天下骚扰,邦国无有安定者,士卒与民皆劳病。”孔颖达 疏:“以‘士’‘民’连文,故云‘士卒与民’。士卒即从军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