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子悟道,九族升天 [ yī zǐ wù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 ]
九族:本人的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和子、孙、曾孙、重孙。一个孩子领悟天道,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
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[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]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。
饱经世变 [ bǎo jīng shì biàn ]
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。
九原之下 [ jiǔ yuán zhī xià ]
九原:山名,春秋时晋国大夫的墓地,泛指墓地。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,即在阴间
戴绿帽子 [ dài lǜ mào zi ]
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
一板一眼 [ yī bǎn yī yǎn ]
比喻言语、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。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,不懂得灵活掌握。
兵连祸深 [ bīng lián huò shēn ]
兵:指战争。战争连年不断,灾祸持续相结
变化如神 [ biàn huà rú shén ]
神:神奇。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。
变起萧墙 [ biàn qǐ xiāo qiáng ]
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,比喻内部。指祸变发生在内部
柴天改物 [ chái tiān gǎi wù ]
指改朝换代。改物,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。
伐毛换髓 [ fá máo huàn suǐ ]
削去旧的毛发,换去旧的骨髓。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。
刻船求剑 [ kè chuán qiú jiàn ]
死守教条,比喻拘泥成法,固执不知变通
朝令夕更 [ zhāo líng xī gēng ]
朝:早上;夕:黄昏。早晨下命令,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变,让人无所适从
应变将略 [ yìng biàn jiàng lüè ]
将略:用兵之道。随形势发展变化而筹划、施展用兵之道。
月衔半规 [ yuè xián bàn guī ]
衔:含;规:圆形。指农历初八、九或二十二、二十三,月亮上弦、下弦的日子
神色自如 [ shén sè zì rú ]
神色:神情,态度。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,神情不变
道貌俨然 [ dào mào yǎn rán ]
犹道貌岸然。指神态严肃,一本正经的样子。
杯蛇鬼车 [ bēi shé guǐ chē ]
指因疑虑、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。杯蛇,“杯弓蛇影”之省;鬼车,传说中的九头鸟。
漆身吞炭 [ qī shēn tūn tàn ]
漆身:身上涂漆为癞;吞炭:喉咙吞炭使哑。指故意变形改音,使人不能认出自己。
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 [ jiǔ céng zhī tái,qǐ yú lěi tǔ ]
累:堆迭,积聚。九层高台,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。比喻欲成大事,须从基础做起
固执成见 [ gù zhí chéng jiàn ]
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改变。同“固执己见”。
改容易貌 [ gǎi róng yì mào ]
改、易:改变;容、貌:神色、相貌。变了神色或模样。
朝迁市变 [ cháo qiān shì biàn ]
朝:朝廷;市:集市。朝廷改换,集市变迁。形容改朝换代,社会动荡
知机识变 [ zhī jī shí biàn ]
机:时机。指能了解、掌握时机,识别、适应时局的变化
洗心革面 [ xǐ xīn gé miàn ]
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悔改。
【成语拼音】jiǔ biàn
【成语解释】(1).复杂多变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《诗》云:‘九变復贯,知言之选。’”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:“九,数之多也。”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公忠诚慷慨,在险弥亮,深识九变,妙察五色。” 章炳麟 《訄书·商鞅》:“ 鞅 之作法也,尽九变以笼五官,覈其宪度而为治本。”(2).多次演奏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若乐九变,则人鬼可得而礼矣。” 郑玄 注:“变犹更也,乐成则更奏也。” 唐 鲍防 《元日早朝行》:“九韶九变五声里,四方四友一身中。”《宋史·乐志九》:“乐谐九变,献举重觴。”参见“ 九成 ”。(3).指用兵的多种机变。《孙子·九变》:“圯地无舍,衢地合交,絶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;涂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,知用兵矣。”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:“治兵不知九变之术,虽知五利,不能得人用矣。”(4).谓认识大道的九项内容及其次序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古之明大道者,先明天而道德次之;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;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;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;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;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;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;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;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……古之语大道者,五变而形名可举,九变而赏罚可言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