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公行私 [ tuō gōng xíng sī ]
犹言假公济私。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公公道道 [ gōng gong dào dào ]
不偏不倚的、公平合理的事情
欺公罔法 [ qī gōng wǎng fǎ ]
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公明正大 [ gōng míng zhèng dà ]
公正无私,光明磊落。
奉公不阿 [ fèng gōng bù ē ]
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一表人才 [ yī biǎo rén cái ]
表:指外貌。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。
公私两便 [ gōng sī liǎng biàn ]
对公家私人都便利。
托公报私 [ tuō gōng bào sī ]
借公事报私怨。
公之于众 [ gōng zhī yú zhòng ]
公:公开;之:代指事物的内容;于:向;众:大众。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。
众人广坐 [ zhòng rén guǎng zuò ]
犹大庭广众。人多而公开的场合。
虚堂悬镜 [ xū táng xuán jìng ]
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。
天人共鉴 [ tiān rén gòng jiàn ]
鉴:审察。天公、众人皆可审察。表示诚实无欺。
洁己从公 [ jié jǐ cóng gōng ]
保持自身廉洁,一心奉行公事。同“洁己奉公”。
以公灭私 [ yǐ gōng miè sī ]
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。
望表知里 [ wàng biǎo zhī lǐ ]
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。
点滴归公 [ diǎn dī guī gōng ]
点滴:比喻细微的东西。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
弃公营私 [ qì gōng yíng sī ]
丢弃公益,谋求私利。
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 [ gōng ér wàng sī,guó ér wàng jiā ]
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,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。形容一心为公为国
公尔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私仇不及公 [ sī chóu bù jí gōng ]
及:到。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
急公好施 [ jí gōng hǎo shī ]
指热心公益,乐于施舍。
公私兼顾 [ gōng sī jiān gù ]
公家和个人双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顾。
七相五公 [ qī xiāng wǔ gōng ]
所举皆汉代公卿,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。
推诚布公 [ tuī chéng bù gōng ]
示人以诚,公正无私。
奖拔公心 [ jiǎng bá gōng xīn ]
奖:劝勉,夸奖;拔:选拔,提升。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
【成语拼音】gōng biǎo
【成语解释】(1).公开发表;公开表示。 鲁迅 《呐喊·端午节》:“他将这‘差不多说’最初公表的时候是在 北京 首善学校 的讲堂上,其时大概是提起关于历史上的事情来。” 鲁迅 《而已集·答有恒先生》:“虽然我曾在讲堂上公表过我的意思,虽然我的文章那时也无处发表,虽然我是早已不说话,但这都不足以作我的解释。”(2).犹公布。 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·中国文坛上的鬼魅》:“五个左翼青年作家就做了这示威的牺牲。然而这事件又并没有公表,他们很知道,这事是可以做,却不可以说的。” 郁云 《鲁迅与父亲郁达夫的友谊》:“现在索性将这情形公表出来,算是又一回猛烈的‘恶毒’的摧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