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崩瓦解 [ tǔ bēng wǎ jiě ]
瓦解: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,分解为四,即成瓦,比喻事物的分裂。象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列土分茅 [ liè tǔ fēn máo ]
指受封为诸侯。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,象征土地和权力,称为“列土分茅”。
积土成山 [ jī tǔ chéng shān ]
累土可以堆成山,比喻积少成多。
宁为鸡口,勿为牛后 [ nìng wéi jī kǒu,wù wéi niú hòu ]
宁:宁愿;牛后:牛的肛门。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
拓土开疆 [ tuò tǔ kāi jiāng ]
拓:开辟,扩充。开辟领土和疆界
朽木粪土 [ xiǔ mù fèn tǔ ]
朽木:烂木头;粪土:脏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。
开疆拓土 [ kāi jiāng tuò tǔ ]
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。
肥田沃地 [ féi tián wò dì ]
肥沃的土地
椎牛飨士 [ chuí niú xiǎng shì ]
椎牛:杀牛;飨士:犒劳军士。指慰劳作战的官兵。
呼马呼牛 [ hū mǎ hū niú ]
呼:称呼。叫我牛也好,叫我马也好,我不在乎
牛刀割鸡 [ niú dāo gē jī ]
杀只鸡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大材小用。
马浡牛溲 [ mǎ bó niú sōu ]
借指不值钱的东西。同“马勃牛溲”
负土成坟 [ fù tǔ chéng fén ]
背土筑坟。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。
分茅胙土 [ fēn máo zuò tǔ ]
指分封侯位和土地。
一抔黄土 [ yī póu huáng tǔ ]
一抔:一捧。一捧黄土。借指坟墓。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、渺小的反动势力。
以羊易牛 [ yǐ yáng yì niú ]
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
瓦解土崩 [ wǎ jiě tǔ bēng ]
象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马勃牛溲 [ mǎ bó niú sōu ]
马勃:马屁菌;牛溲:车前草。借指不值钱的东西。
安土乐业 [ ān tǔ lè yè ]
安居本土,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。
土牛石田 [ tǔ niú shí tián ]
指无用之物。比喻没有用处。
扛鼎抃牛 [ gāng dǐng biàn niú ]
扛鼎:把鼎举起来。抃牛: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。能把鼎举起来,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。形容勇武有力,超越常人。
木牛流马 [ mù niú liú mǎ ]
木制的牛马形体、可行走的运输器具
践土食毛 [ jiàn tǔ shí máo ]
指蒙受君恩;亦泛指起居生活。毛,泛指土地上生长的粮食蔬菜等植物。
撮土为香 [ cuō tǔ wéi xiāng ]
撮:聚合;撮土:用手把土聚拢成堆。指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,烧香敬神
故土难离 [ gù tǔ nán lí ]
故土:出生地,或过去住过的地方,这里指故乡、祖国。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。
【成语拼音】tǔ niú
【成语解释】◎ 土牛 tǔniú(1) [mound on a dike or dam]∶远看似牛的,堆在堤坝上准备抢修用的土堆(2) [a clay ox]∶泥土制的牛英文翻译1.mound on a dyke or dam详细解释(1).用泥土制的牛。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除阴气。后来,立春时造土牛以劝农耕,象征春耕开始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﹝季冬之月﹞命有司大难,旁磔,出土牛,以送寒气。” 郑玄 注:“土牛者,丑为牛,牛可牵止也。” 孙希旦 集解:“出土牛者,牛为土畜,又以作之,土能胜水,故於旁磔之时,出之於九门之外,以穰除阴气也。”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立春之日,夜漏未尽五刻,京师百官皆衣青衣,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,皆服青幘,立青幡,施土牛耕人于门外,以示兆民,至立夏。” 唐 白居易 《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》:“布泽木龙催,迎春土牛助。” 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岁时记·打春》:“谨按礼部则例载:立春前一日, 顺天府 尹率僚属朝服迎春於 东直门 外,隶役舁芒神土牛,导以鼓乐,至府署前,陈於彩棚。”(2).堆在堤坝上以备抢修用的土堆。远看形似牛,故称。 梁斌 《播火记》第三卷四四:“两个人一直走到天明时分,看看东方发白,离远看见前面一条长堤,堤上有两行垂柳,垂柳下面,有黄色的土牛起伏,这就是 白洋淀 上的围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