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天一色 [ shuǐ tiān yī sè ]
水光与天色相浑。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
水失鱼犹为水 [ shuǐ shī yú yóu wéi shuǐ ]
没有鱼的水仍然是水。比喻没有君主的百姓仍然是百姓,而失掉百姓的君主,则不成其为君主。
鱼水相欢 [ yú shuǐ xiāng huān ]
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。
风飡水宿 [ fēng cān shuǐ sù ]
在风中吃饭,在水上住宿。形容行旅的艰苦。 宋 黄庭坚 《上南陵坡》诗:“風飡水宿六千里,蛇退猨啼百八盤。”《二刻拍案…
源远根深 [ yuán yuǎn gēn shēn ]
源:水流所从出。水源很远,树根很深。比喻基础牢固
远水不救近火 [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]
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。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。
拖浆带水 [ tuō jiāng dài shuǐ ]
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。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
登山涉水 [ dēng shān shè shuǐ ]
爬山过水。比喻历尽艰难。
林寒涧肃 [ lín hán jiàn sù ]
指秋冬间林木凋零、涧水枯落的景象。
臣心如水 [ chén xīn rú shuǐ ]
心地洁净如水。比喻为官清廉。
翻山涉水 [ fān shān shè shuǐ ]
山:山岭;涉:趟水;水: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路途奔波之苦
水光接天 [ shuǐ guāng jiē tiān ]
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。形容水域辽阔
背水一战 [ bèi shuǐ yī zhàn ]
背水:背向水,表示没有退路。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。
风起水涌 [ fēng qǐ shuǐ yǒng ]
大风刮起,水波汹涌。
搜奇访古 [ sōu qí fǎng gǔ ]
搜:搜索,寻求。搜寻奇山异水,访问名胜古迹
江淮河汉 [ jiāng huái hé hàn ]
指长江、淮河、黄河、汉水
水色山光 [ shuǐ sè shān guāng ]
水波泛出秀色,山上景物明净。形容山水景色秀丽。
盲风妬雨 [ máng fēng dù yǔ ]
同“ 盲風怪雨 ”。 明 魏大中 《答方孩未》:“蒔名花者,偵其蓓……而盲風妬雨,夜半陡作,瓣瓣沾泥矣。”
菽水承欢 [ shū shuǐ chéng huān ]
菽水:豆和水,指普通饮食;承欢:侍奉父母使其欢喜。指奉养父母,使父母欢乐。
山光水色 [ shān guāng shuǐ sè ]
水波泛出秀色,山上景物明净。形容山水景色秀丽。
登山临水 [ dēng shān lín shuǐ ]
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
山重水复 [ shān chóng shuǐ fù ]
指山峦重迭,水流盘曲。
水落石出 [ shuǐ luò shí chū ]
水落下去,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。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。
濯足濯缨 [ zhuó zú zhuó yīng ]
水清就洗帽带,水浊就洗脚。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。
水陆毕陈 [ shuǐ lù bì chén ]
水陆: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。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。形容菜肴丰富。
【成语拼音】fēng shuǐ
【成语解释】(一)、风和水;风和雨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上》:“公中流蹙之,因风水之势,贼舰悉泊西岸。”唐 李远《咏雁》:“关山多雨雪,风水损毛衣。”
(二)、风寒与湿气。北周 庾信《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》:“加以寒暑乖违,节宣失序,风水交侵,菁华已竭。”
(三)、风光,风景。唐 李绅《移九江》诗:“楚 客喜风水,秦 人悲异乡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二○回:“其山秀丽,松柏森然,甚有风水,和 梁山泊 无异。”
(四)、指遥远而阻隔的路途。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李季兰》:“或以从军万里,断絶音耗;或祗役连年,迢遥风水。”
(五)、指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、水流、山脉等形势。就生者之屋宅而言,谓之阳宅;就死者之坟地而言,谓之阴宅。迷信者认为“风水”的好坏能决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祸福。旧题 晋 郭璞《葬书》:“经曰: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《古今小说·汪信之一死救全家》:“此间 武彊山 广有隙地,风水儘好,我先与你葺理塟事。”清 袁枚《新齐谐·诸廷槐》:“或问:‘可是 诸 府祖宗功德修来乎?’曰:‘非也。是他家阴宅风水所荫。’”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三:“在他的意思,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,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。”
(六)、指看风水的人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他越发慌了,託这风水到处寻地,家里养着一个风水,外面又相与了多少风水。这风水寻着一个地,叫那些风水来覆。”
(七)、比喻情势。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三折:“大家要看个风水。实是船小,载不起这几个人。”朱道南《在大革命的洪流中·广州起义》:“这两个家伙不看看风水,尽在‘赤子赤孙’面前出洋相。”
(八)、中医学病症名。谓受风邪而致肺部肿胀、痰涌等症。汉 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》:“上气喘而躁者,属肺胀,欲作风水,发汗则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