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拔本塞源(babenseyuan)
成语繁体:拔本塞源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这也是个好办法,而且简单易行,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。 ◎郭沫若《郑成功》第五章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行为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这也是个好办法,而且简单易行,不过还不是拔本塞源之计。(郭沫若《郑成功》第五章)
英文翻译:abandon sources
拔本塞源,发音bá běn sè yuán。释义,本,树根。源,水流的源头。拔掉树根,塞住水的源头。 1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忘本叛逆。2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出自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。
由,今欲拔本塞源,非痛加铲除不可。
乃有裂冠毁冕之心,将为拔本塞源之事。
唯亳为诸捻汇处之区,拔本塞源,实在于此。
乃者桓玄肆僭,滔天泯夏,拔本塞源,颠倒六位。
夫辟邪说以明先王之道,非拔本塞源不能也。
但病重根深,不能点洗收效,必须服药饵,用拔本塞源之法。
元颢受制梁国,称兵本朝,拔本塞源,以资仇敌,贼臣乱子,旷代少俦!何但大王家事,所宜切齿。
尔朱狂狡,行路所见,裂冠毁冕,拔本塞源,邙山之会,搢绅何罪,兼杀主立君,不脱旬朔,天下思乱,十室而九。
他赏罚分明,策励群才,同心协力,组织地方军民外攘内侦,拔本塞源,为守卫厦门,抵抗英军侵略做出了贡献。
裂冠毁冕拔本塞源,虽然也是退休的一种方式,但传出去不大光彩,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除了遴选接班人就是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