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因材施教(yincaishijiao)
成语繁体:因材施教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教:教育。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、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“子游问孝”、“子夏问孝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:“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,以便因材施教。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褒义
成语正音:教,不能读作“jiāo”。
成语易错:施,不能写作“师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清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女教》:“别类分门,因材施教。”
五笔打字:LSYF
反义词:一视同仁
英文翻译:(idiom) to teach in line with the student's ability
春秋时期,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、性格等去教导他们。子路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,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,而对冉有说可以立即照做。学生公西华不解,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谦让应鼓励,子路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。
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。
他因材施教,勤于训迪。
刘先生因材施教,循循善诱。
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,因材施教。
小班教学、教管结合、因材施教。
因材施教,培养特长生有成效。
对于后学能因材施教,循循善诱。
他因材施教,循循善诱,诲人不倦。
教育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。
认知方式差异与外语的因材施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