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涓滴归公(juandiguigong)
成语繁体:涓滴歸公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涓滴:小水点,比喻细微的东西。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,不占为私有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然必涓滴归公,撙节动用,始得实济。 ◎《清史稿·文宗纪》
成语用法:作宾语;形容丝毫不损公肥私
成语正音:涓,不能读作“jiàn”。
成语易错:涓,不能写作“捐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每个月的税款,都应做到涓滴归公,分毫不差。
近义词:点滴归公
英文翻译:every drop returns to the public good (idiom); not one penny is misused
涓滴归公juān dī guī gōng,成语,形容属于公家的财物全部缴公,不占为私有。
俾职真正是涓滴归公,一丝一毫不敢乱用。
每个月的税款,都应做到涓滴归公,分毫不差。
他不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了任务,并且做到了涓滴归公。
他所经手的款项虽然数以千万,但涓滴归公,从未中饱私囊。
经管财物的人一定要做到涓滴归公,不要利用职权谋求私利。
我们这次组织救灾义演活动,一切开支均个人自负,所得款项涓滴归公。
凡不属于自己的财物,都应该涓滴归公,这是做为一个公务员应有的操守。
物久生蠹,法久生弊,到了民国时期,盐务中产生了许多弊端,使其虽有官盐之名,但实际上并无涓滴归公,全都中饱了个人的私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