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满腔义愤(manqiangyifen)
成语繁体:滿腔義憤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满腔:充满心中。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
成语出处: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那些人满腔义愤,来势汹汹,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,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。”
成语年代:现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愤怒
是否常用:常用
满腔义愤,读音mǎn qiāng yì fèn,成语,指心中充满对不合理的事情的愤怒。
后发出了满腔义愤。
伯简满腔义愤,常常思索救国救民之道。
淞沪抗战爆发后,他怀着满腔义愤回国,却救国无路。
在满腔义愤的柳元景的追击下,田彦生流窜到白杨山据险而守。
张锡龙在赵一曼、郑佑之等同志进步思想影响下,怀着满腔义愤投入了这场爱国运动。
它以奔腾的云水遮盖了九嶷山的形象,表现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满腔义愤。
他当时再也按捺不住满腔义愤,血泪往事聚集心头,恍然听到家乡所有大山一齐发出怒吼。
徐联想到刚刚发生的四起教士欺民案,满腔义愤不能自已,立即和通判王某、知县常某共谋处理。
十年间,弟弟石多哥从一个怀有满腔义愤的莽撞少年成长为训练有素、果敢刚毅的抗日刺客。
满腔义愤的杜介厘向鬼子射出了最后一发子弹,然后转身从死去的战友身上取下一颗手榴弹扔向敌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