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笔伐口诛(bifakouzhu)
成语注音:ㄅㄧˇ ㄈㄚˊ ㄎㄡˇ ㄓㄨ
成语简拼:BFKZ
成语繁体:筆伐口誅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伐:声讨,攻打;诛:痛斥,责罚。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。
成语出处:明·汪廷讷《三祝记·同谪》:“他捐廉弃耻,向权门富贵贪求,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,垄上璠间识者羞。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钺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。 ◎清·忧患余生《官场现形记序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而吾辈不畏强御,不避斧钺,笔伐口诛,大声疾呼。★清·忧患余生《官场现形记序》
近义词:口诛笔伐
英文翻译:Write and punish
对于不诚信的行为,我们要笔伐口诛。
人们仅仅因为一张照片便对那个官员笔伐口诛。
这个小偷顿时成了居民笔伐口诛的对象,饱受谩骂。
后来又被曝出九一八当夜的不抵抗命令,就是时任东北军参谋长的荣臻下达的,荣臻顿时成了国民笔伐口诛的对象,饱受各方诟病不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