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面目全非(mianmuquanfei)
成语繁体:面目全非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非:不相似。样子完全不同了。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举手则面目全非。”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它的厄运,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,年深月久,弄得面目全非。 ◎鲁迅《而已集·谈所谓“大内档案”》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
成语辨析:见“改头换面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它的厄运,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,年深月久,弄得面目全非。(鲁迅《而已集 谈所谓“大内档案”》)
五笔打字:DHWD
反义词:原封未动 依然如故 面目一新 改头换面 本来面目 一如既往 一成不变 耳目一新 依然故我
英文翻译:nothing remains the same (idiom); change beyond recognition
面目全非,谓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。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。多为贬义。语出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陆判》:“婢见面血狼藉,惊绝。濯之,盆水尽赤。举首则面目全非,又骇极。”鲁迅 《坟·杂忆》:“现在却面目全非了,居民寥寥;即使偶有几间破屋,也无门窗;若有门,则是烂洋铁做的。”
于楼顶天台,烧得面目全非。
一些尸体被烧得面目全非。
这篇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了。
那个计划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。
那堵墙因贴有标语而面目全非。
然后发生了珍珠港事件,面目全非
编辑把我的文章删改得面目全非。
石头也迟早会粉身碎骨,面目全非。
到此书出版时,它已经面目全非了。
中,先遭兵劫,后遭火患,宫观面目全非。